三天的端午假期结束,今天开始上班。
昨晚苹果发布了iOS18,最大的期待 AI,苹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。关于大语言模型 AI,从 ChatGPT 到现在也才一年半多,连苹果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全面拥抱 AI,发展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技术都要快。对于 AI,同样的,短期内我们会高估它的能力,但长期会低估它的能力。 强如苹果、Google 都全力以赴,AI 的未来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。剩下的问题就是,对于个人,如何在这个 AI 的浪潮中不被淘汰,或者能抓住 AI 的机会,有一些作为呢?
阅读,连续阅读 338 天。
假期内读完了《思考的框架》,整体非常赞,薄薄的一本书,一共就一两百页,非常受用。看完之后发现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总感觉在哪里读过类似文风的书,结果看了下作者,和《clear thinking》 是一个作者——沙恩·帕里什。耳朵也恢复了,还是用耳挂耳机,听周国平老师讲尼采,短短的十讲,大概介绍了尼采的人生。真是一个纯粹的、善良的、伟大的人啊,可惜那个世界没有给他应有的温柔和包容。家里书架上还有一本《超译尼采》,多年前从香港带回来的,翻了前面的一些,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智慧的气息,但遗憾的是没有认真的读一遍,后面还是继续读下去。
有时候,觉得绝绝大部分的人,一辈子可能也就一个巅峰期,一种超前的思想。而余生,也就是在这种知识体系下修修补补,没有太多的创新性东西出现。所以,一般来说,一个作者一辈子也就一本书最值得一读,而且这本书大概率还是出现在他年轻的时候的。
其实,这也符合人类的生物学属性,从自然角度来说,人类的第一大任务是繁衍,等繁衍结束并且后代可以自立的时候,也就是生命衰亡的时候。从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来看,这个年龄也就四十岁左右,只是现代的科学在不断的延长人的寿命而已。看看历史上的著名人物,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,基本都在这个死律之内,比如牛顿、爱因斯坦等,这也就是人类的命运归属吧。
运动。
假期下了 几天雨,趁着第三天早上能跑的时候,赶紧去跑了一次,跑完就浑身舒服、通透,久违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。早上醒的比较早,6 点多的时候自然醒,昨晚睡得也不错,不需要继续再睡。要么看书,要么跑步,最后还是坚持了下,去跑了 5km。 夏天早上跑步的最大影响就是跑完后的一两个小时 ,浑身冒汗,这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。除非跑完就不动,吹着空调。否则一动就浑身是汗,臭啊。
好了,今天就到这里。事情就是这样。
晚安!
文章评论